旧版网站 校友登陆

新闻聚焦

新闻聚焦

首页>校园采风>新闻聚焦

媒体报道:鄂湘赣皖高校资源共享 四省学生或互相“蹭课”

来源: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3-25 浏览量:2978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同处中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同为全国“985工程”或“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湖北的武汉大学、湖南的中南大学、安徽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西的南昌大学,都有着不同的特色优势学科。
  
  虽在不同的地域,鄂湘赣皖四省的部分高校却包含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渊源,例如,1952年,武汉大学的工学院矿冶系与中山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相关系科合并成立中南矿冶学院,即现在的中南大学;武汉大学的土木系与湖南大学等高校相关系科组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即现在的湖南大学。
  
  追寻历史足迹,创新继往开来,鄂湘赣皖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四省共筑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教育胜地的梦想,即将照进现实。
  
  教学期盼
  
  南昌学生想来武大“蹭课”
  
  近日,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城达成《武汉共识》,南昌大学法律系学生陈磊听说后感到非常兴奋,他一直期待有机会能到武汉大学的法律专业进行学习。“现在我才读大二,如果我可以到武大上法学课,对我的专业知识学习、开阔眼界都有很大的好处。”他说,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律师,而武汉大学的法学专业比自己所在学校的专业更具优势,他相信到武大“蹭课”能让自己的专业素养有极大提升。“如果江西的学生到武大上课在操作上有难度,能不能让武大的教授来我们学校上课呢?”陈磊认为,学习最关键的是名师,如果有外地学校的名师上门授课就再好不过了。
  
  湖南中南大学金融专业大一学生朱骊禧也期望在教育合作方面更有互融和交流,比如四省高校互派学生到对方学校的优势专业进行学习,时间可以为一年;高校间的老师能够跨省串门讲课,或者定期巡讲,或者代课一个学期;湖南高校的大学生通过湖北高校的远程课程或者交流学习,参加考试拿学分,能同时拿到两所学校的学位……
  
  朱骊禧等学生的期盼,总会有实现的一天。记者了解到,我省湖北大学早从数年前,就开始探索实施让学生跨省插班游学国内一流大学的教学培养模式。该校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在学生本科第三年时,根据学生所选专业,看国内哪所高校在这个专业领域较强,就把学生送到该所高校插班游学一年,例如北大、复旦等等。曾担任这个试点班工作组组长的郭莹教授说,“只要经费支持,利用一定的社会资源,这种跨省上课学习交流、学分互认的模式,是可以实现的。”
  
  招生愿景
  
  名校招生计划相互倾斜
  
  本月16日,华师一附中学生晗云(化名)就要参加中国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了,“这两所学校都是自主招生‘华约’联盟的,我只用考一次,就有可能同时取得两校复试资格。”谈起对于四省教育合作的愿景,这位中学生提出,“四省的名校是否也可以组成自主招生联盟呢,免得湖北的学生为了赶考中南大学这样的四省名校而奔波。”我省一位高招研究专家指出,高校之间只要协商好,达成共赢局面,这样的合作也指日可待。
  
  “目前四省之间教育方面已有交流融合,最主要就是表现在高校招生上。”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四省高校在各省份都互相有招生计划,尤其是名校的招生计划在四省合作方面有一定倾斜。比如,湖北省高校投放在安徽的招生计划数,占了湖北省外总计划中相当大的比例。以武汉大学为例,近年来其在安徽省投放的计划逐年增加,安徽学子报考的热情也非常高。同样,安徽的中国科技大学等名校,也可以适当增加在湖北的招生计划。他认为,未来高校招生将依然是四省在教育领域合作交流的主要途径。
  
  就业联盟
  
  毕业生共享供需信息
  
  “现在不少高校的就业信息网,只能是本校学生才能登录查询信息。如果四省高校的就业信息能够相互放开,那对毕业生的就业真是大的利好信息。”华中科技大学西方经济学研二学生贺巍巍,本科就读于湖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他认为,如果四省能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盟,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网络链接,那他就业的信息渠道就更多了,有利于找到更适合自己兴趣和专业的工作。
  
  四省间的学生就业合作,在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已有体现。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李玮介绍,学校的铁路、轨道、地铁等专业的学生技能都非常过硬,而近几年长沙、南昌、合肥也在发展相关交通建设工作,非常需要专业人才。目前,南昌地铁、合肥地铁公司都与该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每年都会在该校招聘一两百名毕业生。长沙地铁公司也与该校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湖北是教育大省,学科结构、专业结构都比较齐全,能够为其它三省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李玮说。
  
  政策动向从联合办学到就业联盟
  
  教育合作即将全面铺开
  
  学生的期盼有望成为现实。湖北省教育厅接受采访时表示,鄂湘赣三省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已于去年8月份签署,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教育合作协议也于近日签署,四省将发挥教育比较优势,积极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教育合作交流。
  
  合作内容包括: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合作交流。鼓励高等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学术交流、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访学、学科共建等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与合作。鼓励高等学校跨省市开展科技合作与联合攻关,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积极推动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盟,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网络链接,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机制等。
  
  专家观点
  
  高校联盟实现学校多赢
  
  南昌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黄建章副教授表示,中部四省部分高校合作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应该真正实现学校之间多赢。各校应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鼓励本校教学名师开出一些优质课程,供高校联盟中的本科学生选择,而各校对学生选择的课程进行“成绩、学分互认”。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受益,还可推进各校教学质量提升。
  
  不过,黄建章副教授也表示,真正实现跨校上课和学分互认面临着一些体制机制的困难。比如,学生跨校上课住宿问题怎么解决?学费如何收取?教育资源如何统筹安排等等。
  
  黄建章副教授建议,四省政府部门高位推动,调动起高校合作的积极性。
  
  教育资源可实现互补
  
  江西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负责人表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同处中部,教育资源完全可实现互补,但究竟如何操作还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建‘中部文化教育优势圈’。”
  

文章来源:
大楚网_腾讯网:
华禹教育网(原中国高校网):
楚天都市报:

友情·链接